吴健跟师医案记录2024
患者姓名 |
张** |
性别 |
男 |
年龄 |
67 |
职业 |
退休 |
发病节气 |
冬至 |
婚否 |
已婚 |
就诊日期 |
2024.1.2 |
||
主 诉 |
双膝关节反复疼痛2年余,加重1周 |
||||||
现 病 史 |
患者于2年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膝关节疼痛,呈阵发性酸胀痛,以上下楼梯时加重,无间歇性跛行,无双下肢乏力,无下肢放射痛,无下肢麻木,自行在家休息及涂擦药酒后可缓解。此后上症时有发作,一直未重视。2022年12月、2023年4月、2023年10月曾在我院住院治疗,诊断“1.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;2.颈椎病;3.脑梗死后遗症;4.高血压病2级(极高危);5.2型糖尿病”,予中、壮医外治治疗后症状好转后出院。1周前久行后,上症再发且加重,双膝活动受限,下蹲、起立、上下楼梯疼痛明显,自行予药物外涂患处后上述症状稍减轻,现为治疗而来我院就诊,门诊拟“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”收入院,症见:双膝关节疼痛,屈伸活动受限,下蹲、起立时疼痛明显。患者目前精神尚可,体力正常,食欲正常,睡眠正常,体重无明显变化,大便正常,排尿正常。
|
||||||
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良好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洪亮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暗红,苔薄白,舌上有瘀斑,脉弦涩。 专科检查:颈椎生理曲度変直,颈部两侧肌肉紧张,颈椎活动稍受限,C4-C7棘突旁压痛,左侧明显,无叩击痛,活动度尚可,扣顶试验(-),椎间孔挤压试验(-),旋颈试验(-),臂丛牵拉试验左(-),右(-),霍夫曼征左(-),右(-)。右膝关节无明显肿胀,局部皮温不高,内外膝眼及髌韧带内、外侧中度压痛,屈伸活动轻度受限,关节骨擦感(+),骨响音(+),浮髌试验(-);左膝关节无明显肿胀,局部皮温不高,内外膝眼及髌韧带内、外侧压痛明显,屈伸活动轻度受限,关节骨擦感(+),骨响音(+),浮髌试验(-)。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未见异常。
|
|||||||
辩证分析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良好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洪亮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暗红,苔薄白,舌上有瘀斑,脉弦涩。四诊合参,本病属于中医学"膝痹"范畴,缘于患者体虚,肝肾亏虚则血运无力,导致瘀血内阻,阻滞经脉,从而发生此病。本病病位在关节,病性属实。辨证为瘀血阻滞证。
|
|||||||
中医(壮医)诊断: 膝痹 证型: 瘀血阻滞 治法: 活血化瘀、温经通络 选方: 处方: 1、外治疗法以疏通龙路、火路为主,烫熨治疗双膝部、颈部、双肩部以活血、通络、止痛,每日2次,15日为1疗程;中频脉冲电治疗双膝部、颈部、双肩部以活血、通络、止痛,每日1次,15日为1疗程;电针治疗双侧(髀关,伏兔,血海,梁丘,鹤顶,足三里,阳陵泉)共14穴,以活血、通络、止痛,每日1次,14日为1疗程;可予手指点穴治疗以舒筋活血,通络止痛,取穴双侧(髀关,伏兔,梁丘,内膝眼,外膝眼,足三里,居髎,环跳,风市,阳陵泉,悬钟,承扶,委中,承筋,承山)共30穴。 2、 行双膝关节穿刺及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5mg以润滑关节、缓解疼痛。必要时可行膝关节小针刀治疗以松解筋结、缓解关节疼痛。 3、中药以活血化瘀、补益肝肾,疏通三道两路,使三气同步,方自拟,具体方药如下: 燀桃仁 9g 红花 9g 当归 9g 熟地黄 9 川芎 9g 赤芍 9g 甘草片 6g 杜仲 9g 山萸肉 6g 茯苓 9g 中药4付,每天一剂,水煎400ml,分2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 方解:君药燀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;臣以川芎行气活血,赤芍、当归养血和营;佐以熟地黄、杜仲、山萸肉、茯苓补益肝肾;使以甘草调和诸药。
|
|||||||
体会(不少于50字) 经内外同治,患者症状缓解出院。
签名:吴健 2024 年 1 月 20 日
|
患者姓名 |
陈** |
性别 |
女 |
年龄 |
65 |
职业 |
退休 |
发病节气 |
立春 |
婚否 |
已婚 |
就诊日期 |
2024.2.18 |
||
主 诉 |
腰臀部、右下肢疼痛2周。 |
||||||
现 病 史 |
患者自诉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臀部、右下肢疼痛,呈间断性胀痛,平卧翻身时疼痛明显,卧床休息可缓解,无间歇性跛行,无肢体乏力,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。曾在当地社区就诊,具体诊疗不详,予止痛、针灸等治疗,症状未见明显缓解。此后上症逐渐加重,行走不利,现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,门诊拟“腰椎间盘突出”收住院治疗,入院症见:腰臀部、右下肢疼痛,行走不利。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,体力正常,食欲正常,睡眠正常,体重无明显变化,大便正常,排尿正常。
|
||||||
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语言强弱适中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
|
|||||||
辩证分析 患者腰臀部、右下肢疼痛,行走不利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四诊合参,本病属于中医学"腰痛病"范畴,缘于劳累,筋脉痹阻,腰府失养。瘀血阻滞经脉,致气血运行不畅,经脉不通而致腰痛。病位在腰,病性属实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为瘀血阻滞之征象。
|
|||||||
中医(壮医)诊断: 腰痛 证型: 瘀血阻滞 治法: 活血化瘀、温经通络 选方: 处方: 1、予外治治疗疏通龙路、火路,烫熨治疗腰部、右臀部、右大腿、右小腿以活血、通络、止痛,每日2次,15日为1疗程;中频脉冲电治疗腰部、右臀部、右大腿、右小腿以活血、舒筋通络、止痛,每日1次,15日为1疗程。电针治疗双侧(L1—L5夹脊穴,委中,承山,足三里)共14穴,以疏通经络,每天1次,10天为1疗程。雷火灸治疗腰部、右臀部、右大腿、右小腿以活血、舒筋通络、止痛,每日1次,7日为1疗程。 2、予口服中壮药以活血化瘀、补益肝肾,疏通三道两路,使三气同步,方自拟,具体方药如下: 燀桃仁 9g 红花 9g 当归 9g 熟地黄 9 川芎 9g 赤芍 9g 甘草片 6g 杜仲 9g 山萸肉 6g 茯苓 9g 中药3付,每天一剂,水煎400ml,分2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 方解:君药燀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;臣以川芎行气活血,赤芍、当归养血和营;佐以熟地黄、杜仲、山萸肉、茯苓补益肝肾;使以甘草调和诸药。 3、小针刀治疗。
|
|||||||
体会(不少于50字)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院。小针刀治疗可对紧张的软组织产生较好的松解作用。
签名:吴健 2024 年 3 月2 日 |
患者姓名 |
玉** |
性别 |
女 |
年龄 |
45 |
职业 |
职员 |
发病节气 |
雨水 |
婚否 |
已婚 |
就诊日期 |
2024.3.4 |
||
主 诉 |
颈肩疼痛、双上肢乏力2周。 |
||||||
现 病 史 |
患者诉2周前劳累后出现颈肩部疼痛,呈间歇性酸胀痛为主,双上肢乏力,以长期低头及旋转活动时症状加重,休息后稍缓解,偶有头晕,无头痛,无胸闷心慌,无视物旋转、视物模糊,无恶心呕吐,无腹痛腹泻,无肢体束带感,无行走踩棉花感等。曾自行涂擦药酒及到当地诊所按摩治疗,症状稍缓解。现为求系统诊治,遂到我院门诊就诊,门诊拟“混合型颈椎病”收治入院,症见:颈肩部疼痛,双手麻木、乏力。患者近期精神尚可,食欲一般,睡眠一般,体重无明显变化,昨日饮食不节,今日晨起解稀烂便3次,目前已缓解,排尿正常。
|
||||||
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良好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脉象: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 专科检查:颈椎生理曲度变直,颈部两侧肌肉紧张,无颈部活动受限,C2-C7棘间及棘突旁压痛,无叩击痛,双侧肩胛提肌压痛,扣顶试验(-),椎间孔挤压试验(-),旋颈试验(-),臂丛牵拉试验左(-)、右(-),霍夫曼征左(-)、右(-)。腰椎生理曲度存在,腰部肌肉紧张,L3-L5棘突旁软组织压痛,腰椎活动轻度受限,前屈80°、后伸10°、左、右旋转25°、左、右侧弯30°。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左侧80°(-)右侧80°(-),双侧“4”字征左侧(-)右侧(-)。跟臀试验左侧(-)右侧(-)。四肢肌力、肌张力正常,四肢痛温触觉未见异常,生理反射存在,病理反射未引出。
|
|||||||
辩证分析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良好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脉象: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四诊合参,本病属于中医学“项痹病”范畴,缘于长期劳损,气滞瘀血阻滞经脉,致气血运行不畅,而发此病,瘀血阻滞筋脉,不通则痛,结合舌脉象,证属气滞血瘀证。 |
|||||||
中医(壮医)诊断: 项痹 证型: 气滞血瘀 治法: 活血化瘀、温经通络 选方: 处方:
燀桃仁 3g 白芷 9g 川芎 6g 当归 6g 红花 3g 生姜 5g 大枣 3g 甘草片 5g 茯苓 6g 白芍 9g 葛根 12g 桂枝(能葵) 6g 羌活 6g 中壮药3剂,每天一剂,水煎400ml,分2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 方解:君药燀桃仁、红花活血通络,化瘀止痛;臣以川芎行气活血,当归、白芍补血养肝,缓急止痛;佐以生姜、羌活、葛根、白芷、桂枝发汗解肌,祛湿止痛;茯苓行气利水;大枣补中益气;使以甘草片调和诸药。
|
|||||||
体会(不少于50字) 治疗4天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,出院。
签名:吴健 2024 年 3 月 8 日 |
患者姓名 |
零** |
性别 |
男 |
年龄 |
84 |
职业 |
退休 |
发病节气 |
清明 |
婚否 |
已婚 |
就诊日期 |
2024.4.8 |
||
主 诉 |
双膝反复疼痛5年余,再发加重1周。 |
||||||
现 病 史 |
患者于5年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膝关节肿胀、疼痛,呈阵发性胀痛,以下蹲及上下楼梯加重,休息后可稍缓解,无下肢麻木、乏力等不适。期间症状逐步加重,多次在当地诊所就诊,诊断不详,予推拿、中药外敷、针灸等对症止痛处理,症状可好转,但是易反复发作。于2022年1月19日因双膝关节肿胀、疼痛,行走活动受限,右膝为甚,在我科住院治疗,行右膝关节DR提示“右膝关节退行性变”,经诊断为“1、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;2、左髋关节周围炎;3、高血压病3级(高危);4、前列腺增生;5、高脂血症;6、高尿酸血症;7、肝囊肿;8、胆囊息肉”予中药烫熨、中药涂擦、中频脉冲电、电针、小针刀等治疗,症状好转后于2022年01月26日出院。出院后上述症状仍有反复。1周前因劳累后,上症再发并加重,自行在家涂擦药酒治疗后,症状无好转,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就诊,门诊拟“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”收入院,症见:双膝关节疼痛,下蹲、起立困难。患者目前精神尚可,体力正常,食欲正常,睡眠正常,体重无明显变化,大便正常,排尿正常。
|
||||||
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语言强弱适中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 专科检查:双膝关节轻度肿胀,轻度灼热,内外膝眼及髌韧带内、外侧有压痛,屈伸活动轻度受限,关节骨擦感(+),骨响音(+),浮髌试验(-)。
|
|||||||
辩证分析 四诊合参,本病属于中医学"膝痹"范畴,缘于患者体虚,肝肾亏虚则血运无力,导致瘀血内阻,阻滞经脉,从而发生此病。本病病位在关节,病性属实,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为瘀血阻滞之象,辨证为瘀血阻滞。
|
|||||||
中医(壮医)诊断: 膝痹 证型: 瘀血阻滞 治法: 活血化瘀、温经通脉 选方: 处方:1、外治疗法以疏通龙路、火路为主,烫熨治疗双膝、双小腿部以活血、通络、止痛,每日2次,15日为1疗程;中频脉冲电治疗双膝、双小腿部以活血、通络、止痛,每日2次,15日为1疗程。 2、行膝关节小针刀治疗以松解筋结、缓解关节疼痛。患者自备药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2.5mg,每次一片,每天一次。 3、予口服中壮药以活血化瘀、补益肝肾,疏通三道两路,使三气同步,方自拟,具体方药如下 燀桃仁 9g 红花 9g 当归 9g 熟地黄 9 川芎 9g 赤芍 9g 甘草片 6g 杜仲 9g 山萸肉 6g 茯苓 9g 中药3付,每天一剂,水煎400ml,分2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 方解:君药燀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;臣以川芎行气活血,赤芍、当归养血和营;佐以熟地黄、杜仲、山萸肉、茯苓补益肝肾;使以甘草调和诸药。
|
|||||||
体会(不少于50字) 治疗10日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。
签名: 吴健 2024 年 4 月18 日 |
患者姓名 |
钟** |
性别 |
女 |
年龄 |
76 |
职业 |
退休 |
发病节气 |
小满 |
婚否 |
已婚 |
就诊日期 |
2024.5.26 |
||
主 诉 |
腰臀部疼痛,活动受限13天。 |
||||||
现 病 史 |
患者自诉2024年05月14日因不慎摔倒致腰臀部疼痛,呈持续性刺痛,伴活动受限,自主翻身困难,能回忆现场,休息未见好转,当时无昏迷,无四肢抽搐,无头晕目眩等不适。遂即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就诊,具体诊治不详,病情稍好转后出院。现为求系统诊治,遂来我院门诊就诊,门诊拟“腰椎间盘突出”收治入院,症见:腰臀部疼痛,呈持续性刺痛,活动受限,自主翻身困难,行走、端坐、侧卧翻身时疼痛加重,时有右下肢疼痛、左膝疼痛。患者目前精神尚可,体力正常,食欲正常,睡眠欠佳,体重无明显变化,大便正常,排尿正常。
|
||||||
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良好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脉象: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 专科检查:腰椎生理曲度变直,活动受限,腰部肌肉紧张,可触及L4椎体阶梯样改变,L3/4、L4/5棘突间及双侧棘旁肌肉轻压痛、叩击痛,左侧梨状肌、臀中肌压痛。双侧膝关节无肿大畸形,无潮红,局部肤温不高,无活动受限,左侧内外膝眼、内侧支持带压痛。关节骨擦感左侧(-)右侧(-),骨响音左侧(+)右侧(-),半月板挤压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旋转挤压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浮髌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挺髌试验左侧(-)右侧(-);直腿抬高试验左侧80°(-)右侧80°(-),加强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“4”字征左侧(-)右侧(-),跟臀试验左侧(-)右侧(-)。四肢肌力V级,四肢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,四肢痛温触觉未见减退。生理反射存在,霍夫曼征左侧(-)右侧(-)、戈登征左侧(-)右侧(-)、奥本汉姆征左侧(-)右侧(-)、巴宾斯基征左侧(-)右侧(-)。
|
|||||||
辩证分析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良好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脉象: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四诊合参,本病属于中医学“腰痛”范畴,缘于外伤,加之患者年老体弱,筋骨损伤,气血运行不畅,筋脉痹阻,经脉不通而致腰臀部疼痛,证属气滞血瘀之征象。
|
|||||||
中医(壮医)诊断: 腰痛 证型: 气滞血瘀 治法: 活血化瘀 选方: 处方:
茯苓 9g 盐杜仲(棵杜仲) 6g 燀桃仁 6g 红花 6g 当归 9g 熟地黄 12g 川芎 6g 赤芍 6g 甘草片 3g 山萸肉 6g 中壮药3剂,每天一剂,水煎400ml,分2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 方解:君药燀桃仁活血化瘀;臣以红花川芎、赤芍、当归养血和营;佐以熟地黄、山萸肉、盐杜仲以滋补肝肾、茯苓以祛湿健脾;使以甘草调和诸药。
|
|||||||
体会(不少于50字) 治疗5天后症状缓解出院。
签名:吴健 2024 年 5 月 31 日 |
患者姓名 |
朱** |
性别 |
男 |
年龄 |
72 |
职业 |
退休 |
发病节气 |
夏至 |
婚否 |
已婚 |
就诊日期 |
2024.6.25 |
||
主 诉 |
右手腕疼痛活动受限3年余,加重2天 |
||||||
现 病 史 |
患者自诉3年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手腕、右手第4指疼痛,关节活动受限,呈持续性胀痛,痛不可触,24小时疼痛达高峰,遇热时加重,与天气变化无关,休息后关节肿痛未见好转,曾间断在南宁市中医院治疗,查血尿酸高,最高尿酸值610umol/L,诊断为“1、痛风性关节炎;2、重度骨质疏松;3、强直性脊柱炎;4、特发性震颤;5、低钙血症”,予止痛、降尿酸等对症处理,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出院。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症较前加重,右腕、右手第3、4指肿痛,呈持续性胀痛,痛不可触,关节屈伸不利,自行在家休息不能缓解,无发热、畏寒,无咳嗽、咳痰,无胸闷、胸痛,无恶心、呕吐,无腹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现为进一步治疗,门诊拟“痛风性关节炎”收入院。症见:右腕、右手第3、4指肿痛,关节活动受限,呈持续性胀痛。患者目前精神欠佳,体力正常,食欲正常,睡眠一般,体重无明显变化,便秘,需要使用开塞露辅助通便,排尿正常。
|
||||||
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语声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深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右手腕、右手环指、中指局部红肿,肤温高,压痛明显,局部皮肤无破溃,未触及肿物。关节活动受限。肢体末端血运尚可。颈椎、腰椎侧弯畸形,颈部、腰部肌肉紧张,C3/4、C4/5、L3/4、L4/5、L5/S1棘间及双侧棘旁肌肉压痛,颈椎、腰椎活动明显受限。双侧臀中肌局部有压痛,无放射痛。直腿抬高试验左侧50度,右侧50度;加强试验左侧阴性,右侧阴性;双侧“4”字征(+),双侧跟臀试验(+);双小腿前外侧皮肤感觉迟钝,余四肢皮肤感觉未见异常。
|
|||||||
辩证分析 神志清楚,精神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体型适中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步态正常。声音:语言清晰,语声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无特殊气味。舌深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四诊合参,本病属于中医学"痛风"范畴,缘于平素起居、饮食无节,肾气不足,不慎外感湿邪毒,湿热内蕴,经络阻滞,筋脉失养,故发此病。邪居筋骨,故关节肿胀,疼痛,舌深红,苔黄腻,脉弦数,证属湿热蕴结,病位在关节,病性属实。
|
|||||||
中医(壮医)诊断: 痛风 证型: 湿热蕴结 治法: 清热利湿 选方: 处方: 1、治疗法以舒筋活络,消肿止痛,疏通龙路、火路为主,穴位贴敷治疗右腕、右前臂阿是穴,共8穴,每天1次,10天为一个疗程。 穴位贴敷方如下: 海桐皮 12g 土太(土萆薢) 5g 徐长卿 5g 虎杖 6g 制川乌 4g 连钱草(透骨消) 5g 三七 6g 肿节风 12g 芒硝 6g 大黄 5g 黄芪 5g 黄柏 5g 冰片 3g 中药3付,每天一剂, 打粉外用,外贴患处。 方解:海桐皮、土太(土萆薢)、徐长卿、虎杖以舒筋活络,行气止痛;制川乌、连钱草(透骨消、三七(60头打粒)、肿节风,以利湿去浊,祛风通痹;芒硝、大黄、黄芪、黄柏、冰片、散瘀止痛、祛风除湿。/2、中药内服清热利湿、活血消肿、疏通三道两路、使三气同步。 茯苓 15g 土太(土萆薢) 10g 广金钱草 15g 甘草片6 薏苡仁 15g 牛膝 9g 盐车前子 10g 包煎 黄柏 9g 苍术 12g 石菖蒲 10g 中药3付,每天一剂,水煎400ml,分2次,早晚饭后温服。(患者暂不同意口服中药) 方解:黄柏清下焦之热,苍术燥湿,牛膝补肝肾,薏苡仁利湿,四味合用为君药,共起清热利湿、强筋通络之功。土太(土萆薢)、广金钱草、盐车前子共为臣药,利水渗湿;佐以茯苓、石菖蒲健脾化湿;使以甘草调和诸药。
|
|||||||
体会(不少于50字) 经辨证论治,4天后患者症状控制,好转出院。
签名: 吴健 2024 年 7 月3 日 |
患者姓名 |
谌** |
性别 |
女 |
年龄 |
90 |
职业 |
退休 |
发病节气 |
夏至 |
婚否 |
已婚 |
就诊日期 |
2024.7.4 |
||
主 诉 |
腰臀部疼痛1月余,加重3天 |
||||||
现 病 史 |
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臀部疼痛,呈持续性刺痛为主,久行后或夜间症状加重,休息时可减轻,无肢体麻木,无间歇性跛行,无大小便失禁等。未引起重视,未予特殊处理。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上症再发加重,自行休息时未见症状缓解。现为系统诊治,遂来我院门诊就诊,门诊拟“腰椎间盘突出”收治入院,症见:腰臀部胀痛,颈肩部胀痛,久行后或夜间症状加重,行走不利,扶拐跛行,四肢关节痛。患者目前精神尚可,体力未见明显变化,食欲正常,睡眠欠佳,体重无明显变化,大便正常,排尿正常。
|
||||||
望闻问切诊及专科检查 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体型匀称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扶拐跛行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呼吸均匀,无异常气味闻及。舌脉象: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 专科检查:颈椎生理曲度存在,无活动受限,双侧胸锁乳突肌、斜方肌、冈上肌软,C2-C5椎旁轻度压痛,各棘突间无压痛,位置性眩晕试验(-),纵轴叩击试验(-),椎间孔挤压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(-)右侧(-)。腰椎生理曲度变直,活动轻度受限,腰部肌群紧张,L3-S1棘突间及双侧棘旁软组织压痛、叩击痛,直腿抬高试验左侧80°(-)右侧80°(-),加强试验左侧(-)右侧(-);“4”字征左侧(-)右侧(-),跟臀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足拇趾背伸试验左侧(-)右侧(-)。双侧膝关节稍肿大,无潮红,局部肤温偏高,无活动受限。双膝关节局部压痛。关节骨擦感左侧(-)右侧(-),骨响音左侧(+)右侧(+),半月板挤压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旋转挤压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浮髌试验左侧(-)右侧(-),挺髌试验左侧(-)右侧(-);双侧膝反射(++),双下肢肌力5级,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。四肢肌力V级,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,温痛触觉未见明显异常。神经生理征存在,巴宾斯基征左侧(-)右侧(-),戈登征左侧(-)右侧(-),奥本汉姆征左侧(-)右侧(-)。双下肢远端循环良好。
|
|||||||
辩证分析 患者腰臀部胀痛,久行后或夜间症状加重。望神:神志清楚,精神尚可,表情正常。望色:正常面容,色泽红润。望形: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,体型匀称。望态:体位正常,姿势自然,扶拐跛行。声音:语言清晰,声音正常,无咳嗽、呃逆、嗳气、哮鸣、呻吟等异常声音。气味:呼吸均匀,无异常气味闻及。舌脉象: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。四诊合参,本病属于中医学“腰痛病”范畴,缘于年老体弱,筋脉痹阻,腰府失养。或瘀血阻滞经脉,致气血运行不畅,经脉不通而致腰痛。病位在腰,病性属实。舌淡暗,苔薄白,脉弦涩,为气滞血瘀之征象。 |
|||||||
中医(壮医)诊断: 腰痛 证型: 气滞血瘀 夹湿 治法: 活血化瘀,温经通络除湿 选方: 处方: 予壮医外治疗法以疏通龙路、火路为主,予烫熨治疗颈,双肩,腰,双臀以活血通络止痛,每日2次,15日为1疗程。中频脉冲电治疗颈,双肩,腰,双臀以舒筋通络,每日1次,15日为1疗程。必要时择期行小针刀治疗以松解局部软组织,缓解疼痛。(2)配合中壮药内服以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,方药自拟如下: 牡丹皮 9g 三七粉 3g 冲服 燀桃仁 5g 苍术 9g 黄柏 9g 牛膝 9g 茯苓 6g 土太(土萆薢) 10g 盐车前子 10g 包煎 薏苡仁 12g 广金钱草 15g 甘草片 6g 中药3付,每天一剂,水煎300ml,分2次,分早晚饭后温服。 方解:君药桃仁活血化瘀;臣以三七、牡丹皮、牛膝化瘀通络,行气止痛;佐以薏苡仁、茯苓、苍术、黄柏、土太、车前子、金钱草健脾祛湿,清热利尿;使以甘草调和诸药。
|
|||||||
体会(不少于50字) 通过内外兼治,患者症状改善明显,症状消除出院。 签名:吴健 2024 年 7 月 15 日 |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